首页

女王踩女奴

时间:2024-07-09 03:47:27 作者:中俄深化旅游交流合作 浏览量:35792

  坐在摊位前吃热腾腾的蛋堡,排队等刚蒸好的包子,购买特色农产品……在黑龙江省黑河市的早市上,时常能看到众多俄罗斯游客的身影。游客沃伦采夫说:“便利的通关条件、丰富的旅游景点等,吸引了很多像我一样的游客。”

  去年,中俄互免团体旅游签证业务全面恢复后,两国间跨境旅游越来越火热。前往中俄边境黑龙江省黑河、绥芬河等地来一场“一日游”,逛步行街、购物、品尝美食、体验特色中医诊疗服务等,已成为不少俄罗斯民众跨境游的热门选择。据中方发布的数据,2023年,入境黑龙江省的外国公民中,俄罗斯游客占比超九成,达31.7万人次。

  不少中国游客也选择去俄罗斯旅游。据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显示,今年一季度到访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中国游客数超4.9万人次,已接近2019年同期水平。2023年全年,到访该地区的中国游客数量为12.95万人次。

  中俄两国旅游交流合作持续深化。据统计,2023年,赴华俄罗斯游客达99.79万人次,中国赴俄游客为47.7万人次。据俄罗斯旅游经营者协会发布的数据,今年一季度赴俄罗斯旅游的外国游客中,中国游客占比近一半,约为9.9万人次。

  “中国游客已成为莫斯科最大的外国游客群体。”莫斯科市旅游委员会主席叶夫根尼·科兹洛夫表示,去年到访莫斯科的中国游客数约为20万人次。随着“俄中文化年”开启,两国将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。“莫斯科市也将举办一系列大型文旅活动,预计中国游客会进一步增加。”

  为迎接更多中国游客到来,俄罗斯努力丰富旅游产品、完善旅游环境和体验。萨哈(雅库特)共和国聚合当地近30家旅行社,推出170多个旅游产品;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不断完善哈巴罗夫斯克—抚远口岸船只停泊方案,以便利哈巴罗夫斯克市同中国抚远市游客往来。经营对华业务的俄罗斯旅游公司不断增多。据俄罗斯经济发展部日前公布的信息,今年获准开展俄中团体免签旅游的俄罗斯旅游公司数量达559家,同比增加1.5倍。

  “友好中国”是俄罗斯一家旅游协会自2014年开始推出的项目,参与方为机场、酒店、餐厅、博物馆及零售设施等旅游业相关企业。参与方须为其提供的服务配备中文信息支持,如培训员工掌握中文、设置中文标识等。符合条件者可获得“友好中国”标志,有效期一年。

  “我们正推动升级酒店等旅游基础设施,进行更统一的‘友好中国’体系认证,以将其从现行行业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。”俄罗斯国家质量认证机构“俄罗斯质量体系”负责人马克西姆·普罗塔索夫说,“我们力求为中国游客带来更加舒适便利的体验,以促进俄罗斯旅游业更好发展。”

  俄罗斯旅游业联盟主席伊利亚·乌曼斯基表示,俄方非常重视俄中两国旅游业交流,正大力开拓中国市场、吸引更多中国游客,推动双方深化文旅交流合作。

  (本报莫斯科7月7日电)

  来源:人民日报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吉林节后“第一会”连续十年聚焦优化营商环境

“尽管立法程序和主体不同,但两者都旨在维护国家安全,防止任何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。”何建宗表示,它们在共同目标上是互相补充的,且无法相互替代。在23条立法完成后,两者将会形成相互支持的法律体系,以确保香港的稳定与国家安全。

从五指山唱到塞纳河

李强表示,中秘友好往来源远流长。2013年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,双方政治互信持续深化,务实合作不断拓展,树立了中国同拉美国家团结合作、共同发展的典范。习近平主席将同总统女士举行会谈,为中秘关系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的规划。中方高度重视对秘关系,愿同秘方一道遵照两国元首战略引领,弘扬传统友好,深化互利合作,推动中秘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,更好造福两国人民。

中方:当今世界需要的不是以民主的名义制造分裂

贵州万山将工业遗产与文旅深度融合,打造出中国第一个以山地工业文明为主题的矿山休闲怀旧小镇——朱砂古镇,让“封存”的工业遗产重现生机。

探访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:陈列布展工作有序推进

经贸合作硕果累累,极大丰富了中塞关系内涵。2023年,中塞双边贸易额达43.5亿美元,较2016年增长7倍多。2022年,中国首次成为塞尔维亚最大直接投资来源国。中资企业连续多年排名塞尔维亚前三大出口创汇企业。两国在基建、产能等领域合作成果丰硕,务实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,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。两国共建“一带一路”亮点纷呈。贝尔格莱德泽蒙—博尔察跨多瑙河大桥是中国企业在欧洲建设的第一座桥梁,E763高速公路是中国企业在欧洲建设的第一条高速公路,匈塞铁路是中国高铁在欧洲的首单,也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的标志性项目。“中国建造”和“中国制造”实实在在助力塞尔维亚发展。

一群随苏翊鸣踏上雪板的“娃娃兵”

白淑军表示,藏医药和其他学科一样,必须守住本源,才能体现它存在的价值。他认为,从藏医的诊疗,藏药的品质,到藏医的人才培养,都要全面系统地去提升,而且要和现代医学有机结合,才能让藏医药更好地传承下去。(完)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